五月一日,重庆各界群众数千人集聚在下半城金紫门内的国民政府军委会(解放西路原重庆日报社)门前,举行精神总动员誓师大会。会后“国家精神总动员促进会”通过一项决定,在城中心建一座鼓舞士气、弘扬民族精神的建筑物,定名“精神堡垒”。于是“精神堡垒”这个词就此诞生。
后来,这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破坏,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,被国民政府重新修复使用,再后来,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改名为“人民解放纪念碑”。它是重庆城市发展的缩影,同时也蕴藏着重庆城市发展的巨大能量与希望,从这个意义上讲,解放碑是重庆人的精神家园。解放碑抗战时期是激励和动员民众的“精神堡垒”,新中国成立后,一直都是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的中心。
特别是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,重庆将解放碑附近改造成了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,并使之逐步发展为重庆乃至西部的金融中心。解放碑已成为重庆市的地标性建筑,是重庆的城市象征。 而到了今天,精神堡垒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形象建设、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。设计师根据不同城市特色、不同企业品牌传递的形象与理念,利用视觉传达、建筑机构力学等知识设计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精神堡垒。 通常矗立在视线较好、空旷而显眼的场景中,如广场等。用来表达企业形象或项目品牌的大型标识牌,是传达企业或项目文化、精神和形象的品牌艺术载体。